中国核电: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09.73亿元 首次启动中期分红

行至8月末,A股2025年中报“成绩单”进入密集披露期。

27日晚间,中国核电(601985.SH)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告显示,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9.73亿元,同比增长9.43%;控股机组累计商运发电量达1217.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65%。亮眼业绩的背后,既有企业核电主业的稳健支撑,也有战略新兴产业的突破性进展。

筑牢核电主业安全基石,领跑行业发展

作为国内核电运营商第一梯队的领军企业,上半年,中国核电的核电主业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核电发电量同比增长12.01%至998.61亿千瓦时,上网电量达935.51亿千瓦时,同比增幅12.13%。同时,公司坚持对安全生产的极致追求——控股在运的26台核电机组实现“零非停”运行,其中20台机组WANO综合指数满分,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今年年初,《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60%左右”,中国核电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深度共振。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核电总装机容量突破4685.9万千瓦,其中在运装机容量2500万千瓦,在建及核准待建机组19台、装机容量2185.9万千瓦。而以辽宁徐大堡、江苏田湾等核电项目为代表的在建工程,将进一步巩固公司未来在清洁能源领域的主导地位。

此外,值得重点关注的是,在确保核电安全高效运行的同时,中国核电进一步加速构建“核电+新能源”协同发展格局。上半年,公司新能源控股在运装机容量达3322.49万千瓦,发电量同比增长35.76%至219.15亿千瓦时,其中光伏发电量116.92亿千瓦时、风力发电量102.23亿千瓦时。

抢占战略新兴产业技术制高点,加快构筑未来增长极

在传统能源业务稳健发展的同时,中国核电正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在钙钛矿光伏领域,公司旗下中核光电已建成百兆瓦级刚性钙钛矿全自动量产线。此条率先实现国产化设备全替代的产线,不仅在自动化水平与成本控制上居行业领先,更通过与中核新能源签署100MW组件采购协议,打通了从技术研发到场景验证的产业链闭环。目前,首批1200×1600mm组件下线效率达16.5%,计划在今年内将效率提升至20%。

与此同时,依托秦山核电重水堆,公司推出的“和福一号”同位素品牌已实现镥-177、碳-14等产品的规模化供应。其中,镥-177作为全球肿瘤靶向治疗的核心核素,年辐照产能超万居里,可完全覆盖国内需求,彻底打破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这一技术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通过打造海盐核技术应用产业园,带动了从同位素生产到核药研发的全产业链发展,为我国核医疗产业自主创新提供了强力支撑。

在未来能源领域,中国核电同样加快前瞻布局。2025年3月,公司以10亿元增资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正式进军核聚变领域。通过投资核聚变,在全球清洁能源竞赛中助力国家下出“先手棋”,也为国家构建自主可控的能源体系提供支点。

重视股东回报,首次启动中期分红

星光不负赶路人。今年上半年,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核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公司积极响应证监会及交易所“鼓励上市公司在符合利润分配的条件下增加现金分红频次”政策,同广大投资者分享企业的发展成果,深化投资者回报预期管理、巩固其长期持有意愿,公司在综合考虑自身因素后,首次启动2025年中期分红。公司拟每股派发股息0.02元(含税),分红金额约4.11亿元。

中国核电始终将股东回报至于重要位置,事实上,自2015年A股上市以来,公司已累计派发现金分红11次,现金分红利超242亿元,平均分红率达35.87%,2024年更是创历史新高分红比例达41.90%。

中国核电稳健的主业经营以及不断增强的价值创造能力,持续吸引着长期投资者的青睐。今年年初,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了中国核电的定向增发,并认购120亿元,一举创下社保基金单笔投资能源企业的纪录。

社保基金的入局并非偶然。作为国内最大的长期资金管理机构,社保基金近年来持续加大对清洁能源领域的布局。随后国投电力引入社保基金70亿元用于雅砻江水电开发,与中国核电此次定增形成呼应,共同勾勒出“长期资本+重资产项目”的创新合作范式。

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时期,作为核电领域的龙头企业中国核电表示,将持续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以稳健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为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核电力量。

阅读全文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