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A股登上3800点,就本轮行情的背后核心逻辑是什么?哪些行业机会确定性较大?信汇泉总经理孙加滢做客直播间,为投资者深入解析市场脉络>>视频直播
孙加滢认为,理解本轮行情背后的逻辑,应立足于更长期维度的视角。2021年至2024年,A股经历了第一轮显著上涨,期间持续时间不短、调整幅度也较深。市场有涨必有跌,当前正处于修复与再平衡的关键拐点,虽然目前或许仅是起步阶段。
他指出,这一拐点的核心逻辑主要基于两点:一是社会正步入资本剩余时代,“资产荒”成为突出特征,必然推动股市估值提升——所有完成工业化的国家都曾经历这一阶段;二是国际资本持续流入。孙加滢总结称,上述两大动力——国内资本剩余和国际资金流入,正共同支撑当前市场行情,并在这个时间节点逐步显化和兑现。
信汇泉总经理孙加滢:“两年冲顶”阶段初期 宽基ETF或是新入市投资者最佳选择
关于当前市场所处的周期位置,我们要认清两个方面:第一,是每个周期阶段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关于这一点,其实在我2018年出版的第一本书《投资思维的边界》中就有提到,当时提出了“牛熊八段论”。现在明确说,目前市场是处于牛市第二阶段的末期、牛市第三阶段的初期。牛市第三阶段,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主升浪”,它是能够持续较长时间的一段行情。
孙加滢也提醒大家,不要因为单日市场的涨跌而轻易动摇。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话:“熊市多长阳,牛市多长阴”。近期虽然市场热度较高,散户资金逐步回流,但散户的高位情绪仍较为普遍。
对于新入市投资者,孙加滢表示,最好的还是投资宽基 ETF。所谓宽基 ETF,就是让我们把自己放在一个相对长的时间周期里,把自己当作一个“笨人”,用最“笨”的方法去赚钱,和养老金站在同一战线——因为宽基 ETF 才是养老金长期配置的主要目标。但总的来说,宽基 ETF 对个人投资者是比较合适的选择,波动没那么大,心理上也更容易承受。
如何做到熊市少亏、牛市跟上?孙加滢分享连续7年无年度亏损策略核心
孙加滢在直播中首先分享了自己的投资成绩:自2017年以来,未曾出现年度亏损。他强调,这一成绩并非运气,而是基于一套成熟的投资策略体系。
他强调,在A股这样波动较大的市场中,要实现这一目标非常困难。“如果你只懂低估值,那可能只理解了投资的1%,剩下的99%包括理解不同行业的估值逻辑、把握牛熊节奏、控制回撤、识别利润高弹性行业等。”
针对传统低估值策略在牛市后期容易跑输指数的问题,孙加滢介绍,2017~2019年间,团队对策略进行了重要升级,增加了一个关键维度:寻找未来利润弹性最大的行业。意味着我们不仅要看估值,还要跨行业比较和研究,识别出未来三到四年利润增速可能最快的领域。只有这样,才能弥补低估值策略在牛市中的不足。
全球资本为何必然涌入中国?孙加滢:除了便宜 还有三大关键理由
孙加滢指出:“全球资本正在重新布局,这一趋势已经非常明确。巴菲特早在两三年前就开始减持美股资产,转向其他市场——他不仅是个股选择大师,更是一位宏观配置大师,这一点值得投资者重新认识。”
他表示,这一资本流动趋势在今年已经出现加速迹象。“2023年至2024年初,海外资金还常用地缘政治等因素解释为何不进入中国市场。但实际上,资本的本质是逐利的,这些理由都站不住脚。”他用数据对比说明了资产的估值差异:“道琼斯指数市盈率9倍,纳斯达克7倍,而上证50和沪深300都只有1.3倍。如此明显的估值差距,但很多投资者还沉浸在过去的趋势中,就像2020年末新能源板块冲顶时那样,赚30%-40%就满足,这种满足往往是最危险的。”
他强调,中国不仅是全球估值最低的资产之一,还具有生活安全、经济增速较高、基建完善、工业化能力强等优势。“从生活环境来说,中国几乎实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理想状态。”
“一旦低估值资产形成向上趋势,必然吸引全球资本涌入。”孙加滢指出,“资本流动本身是一个滞后指标。今年香港市场已经出现资金流入,而之前一直是净流出的。”“资本一定会流入中国。对全球资本而言,中国资本市场只是一个‘小蓄水池’,少量资金流入就能掀起巨浪。”
如何寻找当下投资确定?孙加滢提出源于两大核心,建议要“管住手、不乱动”
孙加滢指出,投资中的“确定性”主要来源于两大核心:一是周期,二是人性。“周期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它一定会发生。而说实在的,人性本身就是周期,周期的背后就是人性。”在当前市场阶段,低估值板块及公司有望迎来估值回归。“在各主要指数中,估值最低的行业往往既具备‘下跌有底’的安全边际,又存在估值修复的弹性空间,收益潜力较为可观。”
他同时强调,真正的挑战在于投资者能否克服人性的弱点。“牛市中反而更容易心慌——赚钱的股票拿在手里像捧着一颗定时炸弹,总想抛掉;持仓一旦跑不赢指数,就焦虑难受;如果踏空,那简直是‘百爪挠心’。”
孙加滢建议,在牛市环境中要“管住手、不乱动”。“在一轮完整的牛市行情中,从底部持有到顶部卖出,往往是收益最高的策略。交易越频繁,错误可能越多,很多人最终反而难以真正赚到钱。”在他看来,所谓的“确定性机会”,应聚焦于那些“估值足够低、流动性好、经营基本面稳定”的企业。这也正是当前市场环境下值得重点布局的方向。
孙加滢:把握资源品利润爆发期 布局制造业出海大趋势
孙加滢表示,当前市场热议的AI算力等主题,从商业模式和实际案例来看仍需观察。他更倾向于投资那些能清晰看到未来利润爆发性的领域。
孙加滢从康波周期角度分析指出:“2020年是新康波周期的起点,2021-2024年间表现最好的确实是上游资源品,如紫金矿业、中石油、中石化以及煤炭等。”他特别强调,这个周期在2022年被拉长至6-7年,意味着到2026-2027年,上游资源品仍具备利润爆发性。
“展望2027-2028年后,追赶国的制造业企业将产生超额收益。”孙加滢分析道,“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将与世界500强正面竞争,将中国企业的数量从100家提升到300家。”但他同时提醒,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企业需要3-5年在海外布局产能、营销体系和影响机构。而且康波萧条期前3-5年是制造业特别‘内卷’的阶段,这也是我们2020年后未配置制造业的原因。”孙加滢预计,再过2-3年,中国制造业出海将成为一个重要主题。“过去2-3年,许多优秀制造业企业已在海外进行大量资本建设,即将进入收获期。”
信汇泉孙加滢:警惕热点炒作陷阱!投资是“等出来的”而非“抓出来的”
孙加滢开门见山地指出:“热点的本质是人性博弈。我们看到AI算力等热门板块波动巨大、涨幅惊人,这恰恰激发了我们的贪婪心理——总想着买入后还能再赚一倍、两倍。”
他提醒投资者,往往在不知道哪里真正能赚钱时,人们会选择跟随大众的“羊群效应”。“哪个涨得最好就追哪个,这在牛市环境下尤其明显。虽然这种方式可能一时赚钱,但绝不能持续一生。投资最重要的不仅是赚到钱,还要能留住钱。”
孙加滢深入分析了热门股的风险:“当人人都开始谈论某个板块、觉得它‘热闹’的时候,它可能已经处于泡沫阶段。泡沫化的钱,来得热闹,去得也残酷,一旦反转,下跌也会非常迅速。”他强调,千万不要在特别热闹的时候还在拼命讲逻辑、讲故事,那其实是在为泡沫找借口,最终结果就是真的相信了、真的接盘了。
孙加滢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方法:“2016-2017年之前,我有8年时间像打游戏‘开地图’一样——每个行业都要去看、去研究。不看一时,因为短期说不清楚,但看三五年,趋势会更明确。”
“投资是‘等出来的’,不是‘抓出来的’;是通过排除法筛选留下的,而不是靠一时灵感。”孙加滢总结道,“只有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才能让规避风险与抓住机遇不再矛盾——它们完全可以耦合在一起。”
如何区分投资与赌博?孙加滢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
孙加滢分享了他的投资哲学:“长期不亏钱,等待牛市”。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白:我们是在做投资,而不是在赌博。“
他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解释投资:“买股票就像开店做生意。买一支股票,相当于开一家火锅店;买两支股票,就是开了两家火锅店。”按照投资逻辑,如果一家店亏损一家店盈利,正确的做法是关掉亏损的那家。但现实中,很多投资者的操作恰恰相反:卖出盈利的股票,留下亏损的。“这就是投资与赌博的根本区别,”孙加滢强调。
他进一步阐释了投资的时间维度:“投资往往需要三到四年的周期。就算开一家火锅店,也要经历两年养客期、一年成长期,到第四年才可能开始大幅盈利。但很多投资者买股票连两个月都等不了——这实际上是在赌博,而不是投资。”
那么如何区分自己是在投资还是赌博?孙加滢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如果是投资:买入后不管涨跌都能淡定应对,跌多了敢加仓,涨多了还能买,从不因下跌失眠;如果是赌博:下跌20%就心慌意乱、夜不能寐,感到极度恐慌。
投资心法实录|信汇泉孙加滢:当前不要恐慌 未来不要贪婪(附六信阶段论)
孙加滢指出:“当前市场已开始出现‘恐高’心态,但我想强调两点:第一,现在不要恐慌;第二,未来不要贪婪。”
他将股市投资心理演变概括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不相信它会涨”——市场启动初期的普遍怀疑;
第二阶段:“不相信不回调”——上涨过程中的持续担忧;
第三阶段:“不相信它会涨”——调整时期的信心动摇;
第四阶段:“相信它会涨”——趋势确认后的认同;
第五阶段:“不信它不涨”——泡沫化阶段的过度自信;
第六阶段:“不信它还会跌”——顶部区域的盲目乐观。
“目前市场整体还处于第二阶段,”孙加滢分析道,“甚至本月初我接受采访时,还受到不少人的冷嘲热讽。远未到后期阶段,所以现在不必恐慌。”
但他特别警告第五阶段的风险:“当进入‘不信它不涨’的泡沫化时期,估值高企时,切记不要贪婪。很多人赚了30%-50%后,容易‘站在愚昧的山顶’,过于自信。绝大多数投资错误都是在那个时期犯下的。”
孙加滢最后以公司的“法源”二字寄语投资者:“法度有缘人,法不轻传,道不贱卖。当前的市场心理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群体性特征。希望有缘听到这些话的投资者能够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