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中国锂电池出口额超411亿美元,7月单月创新高

2025年前七个月,中国锂离子电池出口延续强劲增长势头。海关数据显示,1-7月出口数量达25.67亿个,同比增长18.74%;出口额411.43亿美元,同比提升26.2%。其中7月单月出口额70.47亿美元,同比增长31.66%,环比增长6.77%,表现尤为亮眼。

从结构上看,动力电池依旧是出口主力。另有数据指出,1-7月,中国动力及其他电池累计出口150.5GWh,同比增长53.1%,其中动力电池占比超过64%。

除宁德时代继续领跑出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瑞浦兰钧等企业出口增速均跑赢行业均值,成为拉动增长的重要力量。

德国新能源车市回暖

拉动锂电出口

区域市场方面,德国在5月后取代美国成为中国锂离子电池最大出口国。1-7月对德出口金额77.53亿美元,同比增长31.71%,占总额的18.8%。

德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回暖是关键驱动力。高工产研(GGII)数据指出,上半年,德国动力电池装机量达19GWh,仅次于中国和美国。尤其7月,受去年补贴退坡低基数影响,7月德国电动车销量大幅反弹。

细分来看,PHEV销量同比增长83.6%,BEV销量同比增长58%。宝马IX1已进入德国市场销量前十。而在电动化策略上押注大圆柱路线的宝马,已与宁德时代、远景动力、亿纬锂能(维权)中国电池企业确定合作。

与此同时,中国品牌在德国的表现也十分突出。比亚迪以1126辆的销量同比增长389.6%,超越特斯拉,成为德国最畅销的非欧洲电动车品牌,名爵、零跑、小鹏亦实现突破。对应的电池供应商比亚迪、瑞浦兰钧、中创新航等随之受益。

美国市场受制关税

但需求仍在

美国仍是中国第二大出口市场,1-7月出口额74.18亿美元,同比微增0.39%,占比18%。尽管关税壁垒高企,美国车企仍依赖中国电池。例如,通用汽车计划进口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应用于新一代雪佛兰Bolt车型。尽管通用强调未来将在本土量产低成本电池,但在过渡期内仍难以摆脱对中国供应的依赖。

不过,美国电动化进程受政策影响波动较大。补贴政策的调整和本土供应链建设的滞后,使其电动车市场存在不确定性,这也限制了电池出口的进一步增长。

东南亚越南凸显活力

二轮车电动化迅猛

拥有本土明星企业VinFast的越南,无论在乘用车还是二轮车,消费者对电动车都有着更高的接受度。有越南媒体表示,越来越多东南亚消费者选择中国电动汽车。但在越南市场中国车企无法与VinFast竞争,也能侧面反映出越南本土电动化市场的内在活力。

截至2025年6月,VinFast在越南市场累计交付电动汽车6.8万辆,创历史新高。6月,VinFast在越南市场交付电动汽车超1.1万辆,另外,小型电动车、城市两厢车、商用电动车也保持稳定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二轮车方面,越南的电动化渗透率在东南亚最高。2025年上半年,越南电动摩托车市场实现了飞跃式增长,销量达约20.9万辆,同比增长99.2%。这一市场主要由越南和中国品牌占据,VinFast在其中占比超55%。

而VinFast在动力电池环节与国轩高科深度绑定。国轩高科曾参与VinFast的IPO认购,是VinFast的核心电池供应商。

储能需求牵引

沙特、智利、澳大利亚进口大幅增长

除汽车需求外,储能成为带动出口的另一大引擎。沙特、智利、澳大利亚均在储能领域与中国企业展开大规模合作。

沙特市场尤为火热。2025年,海辰储能中标沙特电力公司 1000MW / 4000MWh储能系统项目,金额3.64亿美元。加上比亚迪、阳光电源此前的签约,中国企业在沙特中标容量已超24GWh。

在智利,阳光电源、比亚迪接连获得大单,其中比亚迪与西班牙Grenergy在智利的合作项目总量已达6.5GWh。

在澳大利亚,宁德时代与ACEnergy合作供应3GWh储能系统,其在当地订单累计规模已达28GWh。

从出口规模到产业话语权

整体来看,中国锂电池出口已从单一数量扩张,逐步走向对全球电动化和能源转型的产业话语权重塑。欧洲市场的突破、美国市场的依赖、东南亚的活力与储能市场的广阔空间,共同推动了中国电池产业的全球化加速。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市场呈现出差异化特征。

欧洲更注重汽车产业链深度融合,美国在政策博弈下需求波动较大,东南亚电动化焦点在二轮车,但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样暴露潜力,而中东、拉美、澳大利亚则以储能为主。

中国电池企业不仅保持了技术领先和成本优势,在产业链合作、海外本地化布局等锂电产业的全球化上仍大有可为。

阅读全文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