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中国平安业绩发布会:看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将加大新质生产力及高分红股票投资

  8月27日,中国平安举行2025中期业绩发布会。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就市场关心的话题采访了公司高管。中国平安相关高管表示,公司寿险改革进展顺利,公司对寿险业务的全年表现充满信心。同时,公司看好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将适当加大新质生产力及高分红股票的投资。

  看好国内资本市场发展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中国平安险资投资规模超6.2万亿元,较年初规模增加8.2%。其中,股票资产占比为10.5%。

  中国平安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表示,去年以来,有关资本市场的一系列政策接连出台。中国平安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深受鼓舞也倍感信心。“往后看,与全球其他资本市场相比,我们觉得中国资本市场当前的估值水平仍处于合理区间,具备相当的安全边界,平安作为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也会适度加大权益市场的配置,主要围绕两个重点,一是新质生产力方向,二是高分红的价值股。”谢永林称。

  对寿险改革前景充满信心

  2025年上半年,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9.8%,新业务价值率(按标准保费)同比上升9.0个百分点;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7.0%,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1.6%;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68.6%。

  对此,中国平安联席CEO郭晓涛表示,上半年平安寿险业务保持强劲增长,并通过AI技术对服务、风控、运营的全流程重构,实现“体验优化”与“成本控制”的双轮平衡。公司对寿险业务全年的发展充满信心,对NBV(新业务价值)的持续增长充满信心。

  此外,报告显示,中国平安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000.76亿元,同比增长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777.32亿元,同比增长3.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0.47亿元,同比下降8.8%。中国平安披露,公司将向股东派发2025年中期股息每股现金0.95元,同比增长2.2%。

  对于归母净利润和营运利润的差异,中国平安副总经理、首席财务官付欣解释称,两个利润口径的差异,背后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并表平安好医生的一次性会计处理;二是发行了港股可转债,因股价上升导致在会计处理上可转债估值短期下降,未来转股之后对公司业绩并无影响;三是公司配置了很多股票,“资本利得”不计入利润表(约有600亿元的浮盈没有在利润表中体现)。

  她建议投资者,对保险企业不宜过度关注因投资波动导致的短期利润变动,应更关注营运利润变动。

阅读全文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